深度解析电影《南京照相馆》②
但就在这样的恐怖笼罩下,一个年仅14岁的中国男孩,却做了一件让全世界震惊的事—— 他发现了一本日军自己拍摄的屠杀照片,并冒着生命危险偷偷藏了起来。 而这本相册,最终竟成为将战犯谷寿夫钉死在历史耻辱柱上的“京字第一号”铁证!
但就在这样的恐怖笼罩下,一个年仅14岁的中国男孩,却做了一件让全世界震惊的事—— 他发现了一本日军自己拍摄的屠杀照片,并冒着生命危险偷偷藏了起来。 而这本相册,最终竟成为将战犯谷寿夫钉死在历史耻辱柱上的“京字第一号”铁证!
7月26日,《南京照相馆》公映,片尾今昔对比一出来,全场静得能听见爆米花冷却的声音。镜头从1937年中华门弹孔拉到2024年霓虹车流,一秒跨越87年,眼泪比字幕先落下。
电影取材于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军真实罪证影像,聚焦于一家名为“吉祥照相馆”的避难所,讲述了馆内的老百姓起初只想在大屠杀中保命,却因帮日军摄影师冲洗底片,意外冲印出证明日军屠城的罪证照片,面对日军暴行、同胞遭遇和民族存亡,他们最终决定将这些底片留存的故事。
2025年暑期档,电影《南京照相馆》以“黑马”之姿横扫票房,上映18天票房突破22亿元,更在全球范围内引发热烈反响。这部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的影片,为何能跨越文化与地域的界限,让无数观众泪洒影院?答案藏在历史真实、人性温度与艺术创新的交织中。
影片中的主角原型,为一本见证日军侵略暴行与战争罪行的照片册的原藏者与递藏者,他们迭经八年艰险历程,终至抗战胜利之后,将之送呈法庭,使之成为审判日军战犯的关键物证。这本照片册的原藏者罗瑾,及其后来的送呈者吴旋,确有其人;关于二人“生死接力”,力保南京大屠杀关键物
影片通过“洗相片”的主线贯穿始终。整个故事情节以小邮差在沦陷后的南京城被日寇误认为是照相馆学徒,因而被命令冲洗相片为开端,讲述了小邮差、翻译官、金老板一家等在日寇威胁下想法各异、但皆艰难活命的中国人的遭遇和心理变化。当他们梦寐以求、认为可以保障逃命的通行证到手